当前位置: 首页 > 医学版 > 期刊论文 > 其它各类 > 各类论文6
编号:10855059
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
http://www.100md.com 深圳罗湖医院肝病中心
     关键内容

    1、抗病毒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(CHB)的关键,其治疗策略一是调节免疫反应,清除被乙型肝炎病毒(HBV)感染的肝细胞;二是直接抑制病毒复制,阻止感染健康的肝细胞。

    2、a干扰素(IFNa)主要用于病程半年以上,有活动性病毒复制(HBeAg/HBV-DNA阳性)和肝损害(血清转氨酶升高、肝活检显示坏死炎症)证据的CHB者。

    3、胸腺素a1对CHB的疗效与IFN a相似,主要适用于对干扰素治疗无反应或有禁忌症者。

    4、核苷酸类似品拉米呋丁(LMD)对HBV-DNA有良好抑制作用;对HBeAg 转阴的效果取决于治疗前血清转氨酶水平;长期应用LMD可使患者肝组织学得到明显改善,使肝纤维化停止发展甚至逆转。该药缺点是过早停药后易反跳,长期用药后可产生HBV突变。

    5、抗纤维化与抗病毒具有相辅相成作用。具有"活血化瘀"作用的中药(单方或复方)有较好抗纤维化作用。

    乙型肝炎病毒(HBV)感染是最常见的病毒性感染之一[1]。全世界慢性HBV感染者约有3亿,其中大部分在亚洲地区。我国人群中慢性HBV携带者约占10%~15%。慢性乙型肝炎(CHB)患者中每年发生肝硬化和肝细胞癌者分别占2%和1%。积极治疗HBV感染,阻抑其向肝硬化和肝癌发展,具有重要意义。

    治疗策略及其依据

    慢性HBV感染的治疗策略基于对其自然病程的共识[2、3]。围产期HBV感染者中90%以上发展为慢性感染,6岁以前的儿童感染后慢性化的危险性为30%左右,而成人期获得性感染者中仅1%~12%(平均< 5%)慢性化。我国的HBV携带者绝大部分为围产期感染。

    慢性HBV感染是病毒、肝细胞和机体免疫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。典型的围产期或婴儿感染可分为三期[1]:初期为病毒复制-免疫耐受期,其特征为高水平HBV-DNA,但肝损害缺乏或轻微。此期约持续10~30年,进入中期,即病毒复制-免疫清除期,病毒负荷量减少,血清转氨酶上升,肝内有明显坏死炎症,有时可发生肝功能失代偿。最后,HBeAg清除,进入第三期,即病毒非复制(低复制)期,表现为HBsAg持续阳性,HBV-DNA处于低水平,转氨酶基本正常,呈慢性携带状态。成人期感染仅后二期,而无病毒复制-免疫耐受期。

    慢性HBV感染的后果,取决于活动性病毒复制存在与否以及肝损害程度[4、5]。如果患者免疫功能存在缺陷,病毒不能得到清除而持续复制,肝坏死、炎症便持续存在,即发生CHB。在细胞因子如转化因子b(TGFb)、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(PDGF)介导下,肝贮脂细胞(星形细胞或Ito细胞)被激活 ......

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,全文长 45200 字符